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个常常被忽视的挑战:其巨大的能源足迹。随着人工智能驱动的建筑系统在现代建筑领域日益普及,该行业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悖论。虽然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能够优化建筑能耗,但训练这些系统需要大量的电力资源。
对于建筑专业人士和设施经理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运行先进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计算基础设施需要消耗数兆瓦的电力,需要创新的冷却解决方案和增强的电气系统。然而,如果正确实施,这些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预测性维护、智能暖通空调控制和实时负载平衡,将建筑的整体能耗降低 20-30%。
对于规划下一代建筑基础设施的行业决策者来说,理解这种平衡至关重要。关键在于实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通过战略部署和先进的硬件优化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能源足迹。
人工智能系统的真实能源足迹
数据中心要求
现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需要强大的电力基础设施来支持其密集的计算需求。这些设施的功耗通常在 20 至 50 兆瓦之间,大型设施的功耗甚至超过 100 兆瓦。电力需求主要来自两个关键组件:计算硬件和维持最佳工作温度所需的冷却系统。
计算基础设施由密集的服务器和专用的AI加速器(例如GPU和TPU)组成,每个处理单元的功耗高达400瓦。一个典型的AI训练集群可能包含数千个这样的单元,因此每个机架的功率密度要求高达8-15千瓦,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中心的规格。
冷却系统约占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总能耗的 40%。这些设施需要先进的冷却解决方案,包括直接液冷和后门热交换器,以管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产生的高热量。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 (PUE) 通常在 1.2 到 1.5 之间,这反映了热管理所需的额外开销。
基础设施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电力输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需要强大的配电系统、冗余电源以及能够承受更高负载的不间断电源 (UPS)。此外,电力基础设施还必须配备高密度配电单元 (PDU),每个机架最高可提供 400 安培的电流,以支持密集的计算工作负载。

训练与部署成本
人工智能系统的能耗模式在训练和部署阶段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训练阶段,当模型从海量数据集中学习时,由于密集的计算需求,能耗达到峰值。例如,训练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126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这主要是因为优化需要多次迭代。
然而,一旦部署,AI 模型的运行所需能耗通常会显著降低。运营能耗成本通常约为初始训练能耗的 5-15%,具体取决于模型的复杂性和使用频率。对于在楼宇管理系统中实施 AI 解决方案的建筑专业人士来说,这一差异尤为重要。
近期商业建筑的案例研究也证实了这种差异。一套智能暖通空调优化系统显示,初始培训成本约为2000千瓦时,但其运行效率却保持在每月仅100千瓦时。这意味着部署阶段的能耗降低了83%。
为了优化能源效率,行业专业人士应考虑:
- 尽可能利用预先训练的模型
- 实施高效的模型压缩技术
- 在非高峰能源时段安排强化训练
- 在节能硬件上部署模型
- 定期监测运营能耗
了解这种成本分布有助于建筑专业人员在保持可持续建筑运营的同时,就人工智能实施做出明智的决策。
优化建筑系统中的人工智能能源效率
智能建筑集成
将人工智能系统集成到建筑架构中,需要仔细考虑计算需求和能源效率。成功的实施始于对人工智能处理单元进行战略性布局,利用配备优化冷却系统和配电网络的专用服务器机房。现代智能建筑技术越来越多地采用边缘计算解决方案,通过将人工智能组件放置在更靠近数据收集点的位置,可以减少传输损耗并优化处理效率。
关键的建筑考虑因素包括:实施可根据人工智能处理需求扩展的模块化电源系统,并结合先进的热管理解决方案。目前,领先的建筑师正在设计带有专用垂直竖井的建筑,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结合自然冷却通道和热回收系统,将多余的计算热量重新用于建筑服务。
节能型人工智能的实施还需要先进的电力监控系统和自动负载平衡功能。通过将人工智能处理器与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相结合,建筑物可以在高峰处理时段优化电力消耗。这种方法需要机械、电气和管道 (MEP) 系统之间进行精心协调,以确保无缝运行,同时保持最佳能源效率。
最近的案例研究表明,与改造解决方案相比,采用人工智能特定建筑考虑因素设计的建筑可以减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能源消耗高达 30%,这凸显了在设计过程中早期集成的重要性。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边缘计算代表着一种变革性的方法,通过在更靠近数据源的地方处理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向远程数据中心持续传输数据的需要,从而减少人工智能的能源足迹。通过将边缘计算与物联网能源管理系统相结合,楼宇运营商可以在保持人工智能系统性能的同时,显著节省能源。
最近的案例研究表明,与传统的云端处理相比,边缘计算可将人工智能相关的能耗降低 30-40%。这种效率提升源于三个关键因素:减少数据传输开销、优化本地处理以及降低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冷却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边缘计算能够为楼宇系统(例如占用检测、暖通空调优化和安全监控)提供实时人工智能处理,而无需像云计算那样产生延迟和能源成本。例如,新加坡的一座商业办公楼在其环境控制中实施了基于边缘的人工智能处理,使整体能耗降低了 25%,同时系统响应时间提高了 60%。
建筑专业人员应在智能建筑的初始设计阶段考虑边缘计算基础设施。这包括规划分布式处理节点、部署强大的本地网络,以及确保边缘设备的充足电力分配。边缘计算基础设施的初始投资通常可以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建筑性能获得回报。

可持续计算实践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智能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应实施几项关键的可持续计算实践。首先,通过采用先进的冷却系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先的建筑公司已经证明,实施热通道封闭和精密冷却可以将能耗降低高达 30%。
硬件选择对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选择专为 AI 工作负载设计的节能处理器和加速器。具有动态电源管理功能的现代 GPU 可以在计算需求较低时显著降低功耗。
实施工作负载调度策略,使处理任务与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时段保持一致。这种被称为“碳感知计算”的方法,根据最近的行业研究,可以将人工智能运营的碳足迹减少高达 45%。
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因为在更靠近数据源的地方处理数据可以降低网络传输的能源成本。据报告,使用边缘人工智能进行实时监控的建筑工地,与纯云解决方案相比,总体能耗降低了 20-25%。
定期监控和优化 AI 模型至关重要。采用模型压缩、量化和剪枝技术,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计算需求。记录成功的优化策略,并在团队之间分享最佳实践,以建立可持续的 AI 部署文化。
最后,实施全面的能源监测系统,追踪能源消耗模式并发现改进机会。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能够持续优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确保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新兴技术
多项突破性技术正在涌现,旨在应对人工智能的能耗挑战。量子计算展现出尤为广阔的前景,研究人员已证明,与特定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传统计算方法相比,量子计算可节省高达 90% 的能耗。这些系统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更高效地处理复杂计算。
神经形态计算代表了另一项重大进步,它模仿生物神经网络以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例如,英特尔的Loihi芯片在执行神经网络计算时,功耗仅为传统处理器所需功耗的一小部分。
碳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正日益受到关注,各大科技公司纷纷部署智能调度系统,将计算负载与可再生能源供应充足的时段进行匹配。这种方法能够在不影响处理能力的情况下优化能源利用。
先进的冷却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液浸式冷却技术已证明可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冷却能耗降低高达 40%。这些系统尤其适用于承载人工智能运算的数据中心,既能节省能源,又能延长硬件使用寿命。
边缘AI处理是另一项前景光明的发展,它使计算更接近数据源,并降低了传输能源成本。这种分布式方法可以在保持处理效率的同时,将总体能耗降低高达30%。
这些创新与软件级优化相辅相成,包括模型压缩技术和高效的训练算法,可以在不牺牲人工智能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能源需求。
监管考虑
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益成为建筑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遵守能效标准已成为建筑专业人士的关键考量因素。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施必须符合不断变化的能源基础设施要求,以及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监管框架。
主要法规包括欧洲的《建筑能效指令》(EPBD)和美国的ASHRAE 90.1标准,这些标准现已纳入针对人工智能建筑系统的具体规定。这些框架要求对显著影响建筑能耗的人工智能实施进行定期能源审计、性能监测和报告。
建筑专业人员必须确保其人工智能部署符合最低能效标准,同时保持运营效率。这包括为承载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中心实施电源使用效率 (PUE) 指标,并遵守建筑规范中列出的特定冷却系统要求。
此外,许多司法管辖区现在要求将人工智能系统的能耗模式和优化策略详细记录在建筑认证流程中。合规性通常需要证明人工智能的实施如何促进整体建筑节能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通过持续的监测和验证协议提供支持。

投资回报率分析
实施节能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但长期回报通常足以抵消初始成本。最近的行业分析表明,实施人工智能优化能源管理系统的组织通常可在 18-24 个月内实现投资回报,每年节能效果可达 15% 至 30%。
一项针对50栋商业建筑进行的全面成本效益分析显示,仅人工智能驱动的暖通空调优化一项,每年平均每平方英尺可节省0.50至0.75美元。当扩展到更大的设施时,这些节省将更加可观。例如,新加坡一座50万平方英尺的商业综合体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每年可节省27.5万美元的能源成本。
投资回报率 (ROI) 计算必须考虑直接节能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降低维护成本(通常降低 10-15%)、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居住舒适度以及潜在的碳信用收益。人工智能集成所需的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通常在每平方英尺 2 至 4 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建筑的复杂程度和现有系统。
资本支出可以通过各种融资方案来抵消,包括能源绩效合同和绿色建筑激励措施。组织应在实施前进行全面的基线评估,并建立明确的绩效指标。早期采用者的成功案例表明,在能源管理中战略性地部署人工智能,在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能够持续带来积极的回报。
当我们探索建筑行业人工智能与能源消耗的交汇点时,一些关键洞察浮现,亟待我们关注并采取行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建筑系统的日益融合,为能源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建筑专业人士必须优先考虑节能的基础设施设计,以支持人工智能的实施,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与AI相关的能耗,可以考虑实施分层计算系统,根据任务优先级分配资源。这种方法可以在峰值需求期间实现最佳性能,同时在日常运行期间保持能源效率。此外,投资专为AI基础设施设计的现代化冷却系统,可以将整体能耗降低高达40%。
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应在实施人工智能系统之前进行全面的能源审计,确保建筑基础设施能够支持这些技术,而不会对电力资源造成过大的压力。定期监测和优化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助于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保持能源效率。
展望未来,建筑行业必须拥抱边缘计算和节能人工智能算法等创新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功耗,同时保持高性能水平。务必在建筑项目的初始设计阶段就将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纳入考量,因为改造成本高昂,且能源效率较低。
通过采取这些积极措施并了解新兴技术,建筑专业人士可以成功地平衡人工智能实施的好处和负责任的能源管理实践。
CIBIS峰会
报名参会
西安站:https://hdxu.cn/1qhav
成都站:https://hdxu.cn/1qhb3
北京站:https://hdxu.cn/1qhb5
上海站:https://hdxu.cn/1qhb7
广州站:https://hdxu.cn/1qhb8
更多2025年峰会信息,详见峰会官网:http://summit.qianjia.com
参与评论 (0)